王秋婷 смотреть последние обновления за сегодня на .
#MM #試一次 // 一周工作72小時 MM最「社畜」Phoebe 進行七天改造計劃 實試首富Elon Musk 5分鐘時間管理法 + 日本3小時短眠法 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城市,亦是全球過勞人口最多城市。根據統計,香港有三成人每星期工作超過48小時,生活於如此過勞的城市,MM又是否香港的縮影呢?在同事間被公認為最「社畜」的Phoebe,相信是MM中的表表者。 當旅遊記者是Phoebe自畢業最大的夢想,在那個年頭,新人要當上旅記可謂越級挑戰,當年Phoebe由小編輯做起,輾轉做過美容、專題等版面,最後願望成真飛出香港,「那刻我覺得,已經死而無憾了,就拚命地投入這份工作。因為是夢寐以求,當然要百分百地投入。」 然而這種200%投入,也奠下了她的社畜生涯。一星期中七天都在工作,返工時工作,放假也在寫稿,甚至過著日夜顛倒、廢寢忘餐的生活,導致生活嚴重失衡,家中雪櫃過期食物一堆,家務沒時間做,更不用說能好好抽時間跟家人朋友相處,無法好好照料自己,連身心狀態及生活都出現問題,「有時已經進入了一個狀態,我覺得不工作的話,會有愧疚感。」 同事有見及此,決定幫Phoebe制訂七天的「社畜改善計劃」,幫Phoebe 真正"be free",尋回平衡的生活節奏,包括實測傳聞中全球首富Elon Musk也在實行的Time Boxing時間管理法,將時間分拆成5分鐘為一單位制訂日程;同時試日本曾風行一時的超短眠法,每天只睡3-5小時,日間分配時間作power nap(15分鐘小睡)。七天計計劃由督導員Chucky全程監察。想看看這位MM社畜七天後有沒有改善,實測坊間改善生活質素的方法又可不可行?立即去片! _ 好想向「社畜」生活 say NO?生活嘅平衡,唔係一下子就可以達到嘅,正如身體嘅平衡,都要靠日常一點一滴去累積㗎! Pocari Sweat 低糖低卡輕口味 ion water,電解質成分貼近人體體液,比水更補水。就算平日幾忙都好,都可以隨時隨地 Keep Watering💧,一點一滴補充身體所需!照顧好自己嘅身心靈,自然可以從生活搵到更多滿足感!💙 #低糖低卡 #平衡身心 #比水更補水 #keepwatering #ionwater #ionwaterhk #pocarisweationwater #pocarisweathk 寶礦力水特 Facebook:🤍 寶礦力水特 Instagram:🤍 自己策劃:陪喊督導員Chucky、社畜美人魚Phoebe 非社畜攝影:有女朋友嘅Alfons、有家室嘅Kin、好多嗜好嘅孟、好鍾意行山嘅煜 社畜剪接:社畜第二名 鬼才怪奇 監製:希望生活得到平衡嘅人類 #社畜 #日本 #改造 #短眠 #短眠法 #時間管理 #馬斯克 #ElonMusk #時間管理方法 #王秋婷 #陳靜雅 #MM_Phoebe #MM_Chucky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原片來源:香港 Apple Daily 惟影片或再經過刪剪
#MM #Weekly_pedia // 香口膠可拮穿汽水、椰子、西瓜?解構香口膠前世今生 成份跟車軚、籃球一樣 香口膠帝國「箭牌」曾成為美軍精神食糧 老兵要求死後用黃箭做棺材 很多人都喜歡咀嚼香口膠,有口氣時吃,無聊時吃,甚至要用腦時都會咀嚼兩顆,但你知不知道香口膠是甚麼時候發明?你不斷咀嚼它時,又知道其實在吃甚麼嗎?今集我們更會檢驗網絡傳聞,實驗用軟綿綿的香口膠擊穿各種硬物,又會不會成功呢? █ 香口膠起源 古希臘人已經有咀嚼天然樹脂(resin)的習慣,以作除口氣清潔牙齒之用。中美洲馬雅人喜歡咀嚼樹膠(chicle),而香口膠是1860年代,由一位美國發明家Thomas Adams所發明,當時墨西哥前總統Santa Anna帶了中美洲的人心果樹膠(Chicle)到美國,想給Thomas Adams看看能否像橡膠般運用。Thomas Adams發現Santa會將樹膠放進口咬,某日街上又見到有個小女孩吃石蠟吃得好開心,就忽發奇想,試試將樹膠放進熱水,製成一個球體形狀,Thomas更加了甘草令它有甜味,就成為了初代香口膠。 █ 香口膠=食車胎? 早期香口膠的原料是糖膠和樹膠,二戰後香口膠由合成樹脂和合成劑所造,膠基是香口膠最主要成分,另外加入香料、食用蠟、軟化劑、甜味劑等製成香口膠,膠基的方程式是商業秘密,但裡面成分包括聚異丁烯、丁苯橡膠、丁基橡膠等。聚異丁烯是種透明無味的膠狀體,車胎、籃球、膠手套都是由它所造,所以吃香口膠,其實某程度上在咀嚼車胎。 2017年網路上突然興起一股風潮,有人發現用長條形香口膠捲成圓錐體狀,即使質感仍是軟軟的 好似泥膠一樣,但竟然可以刺穿外殼很硬的水果,今天我們決定試一試這項無聊的實驗,準備了紙巾盒、番茄、汽水、石榴、椰子和西瓜實試,是否能被香口膠刺穿,結果是......記得睇片了! 而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因為非牛頓流體被快速衝擊時會出現的物理現象。非牛頓流體是指不符合牛頓黏性實驗定律的流體,它的剪應力與剪切應變率之間不是線性關係。簡單來說,它的特質是當所受的外力越大越快時,這物質就會堅挺起來抵擋阻力,成為堅硬的固體。香口膠中主要成分是膠基,膠基是種典型的非牛頓流體,所以有機會連椰子、西瓜等硬物都刺得穿。 █ 箭牌:由整肥皂到賣香口膠 全世界最大的香口膠生產商箭牌Wrigley,創辦人William Wrigley家族本來是製造肥皂,繼承父業後,他想到用送贈品的方式去促銷肥皂。期間,他發現送香口膠竟然好賣過肥皂本身,就大膽將香口膠變成一門生意。1893年,他創造了箭牌香口膠,即為人所熟悉的綠箭、黃箭和白箭。 1900年,William開始大賣廣告,又免費派香口膠,箭牌試過送香口膠給全美國幾百萬人,一人派四片,令全美國都認識這品牌。二戰時,香口膠成為美軍的精神食糧,狙擊手要靠一邊咀嚼一邊集中精神和減壓,當時出現了咖啡因含量頗高的軍用香口膠MEG,為了防止一些空軍吃太多,這款香口膠刻意加重藥味。兩年前,有位94歲的美國二戰老兵Suttie Economy因為太喜歡吃黃箭香口膠,多年來買了過萬包香口膠送給社區居民,更寫信給箭牌總裁要求死後的棺材,可塗成「黃箭」的樣子,而總裁亦破例答應了。 很多人以為現在只箭牌已沒落,其實這款上世紀流行於世的糖果已趕上潮流,同公司開發了Extra(益達)牌子,即我們熟悉的「曬駱駝」,主打無糖、潔齒、咀嚼兩分鐘就有護齒功效,營銷策略已經由多吃會蛀牙的糖果,變成吃得多就可以護齒。 急症科專科司徒醫生指出,香口膠很好的,它廣告說能不刷牙、能減壓、甚至瘦臉,其實全部是虛構的,但有點是真,就是香口膠能在十分鐘內將口腔中十億細菌帶走,但不能咀嚼太久,一超過十分鐘香口膠就會變硬,菌就帶不走。「當香口膠被咬,咀嚼肌口腔中的唾液腺大量分泌,反射神經會上到中樞神經,我們的下腦丘體就人有歡愉作用。」提到香口膠不能吞的迷思,司徒醫生說:「我們胃部的胃酸能去到1,但溶不了香口膠,香口膠很順利穿過我們小腸大腸,完全吸收不到,能排出來的,不用怕黏著腸。因為我們膠有絨毛細胞能推開香口膠。 █ 回收香口膠造咖啡杯、鞋子 人人都以為香口膠無法回收,2018年時,英國產品設計師Anna Bullus,看中被咀嚼過的香口膠能成為多用途物料,可做到好多東西,所以設計了一個粉紅色香口膠回收桶Gumdrop,更大大減低隨地吐香口膠的情況,她最後成功找到廠商合作,用回收香口膠做咖啡杯、鞋子等物件。據早年統計,單是倫敦牛津街路面上就有30萬處香口膠痕跡,每清理一個都要花10便士。箭牌很欣賞他們有創意地處理香口膠,不僅資助回收計劃,更提供製作香口膠的剩餘物料。所以說,世上沒有沒有用的膠,只有你用得不夠盡的膠,包括香口膠。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攝影:許先煜 張志孟 剪接:李軒 監製:林京賢 #香口膠 #香口膠開椰子 #汽水 #椰子 #西瓜 #箭牌 #箭牌香口膠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蘋果唔好告我 無錢俾 如果佢哋網站/條原片能夠恢復嘅話 呢條片將會刪除 自己都好鍾意果籽 :( 啲片條條都好高質 探討嘅都係啲好深入而有趣嘅文化 多謝蘋果 ! Goodbye and thank you.
#MM #Pillow_Talk // 工作狂難逃分手厄運? 主持分享四大維繫感情貼士 MM逾7成拍拖人士均同居 仲有乜嘢方法? 香港的職場節奏急速,工時長假期少,不單止很難做到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連在工作與愛情中取得平衡亦相當艱難。不少人因為工作而沒時間戀愛,又或者因為工作以致沒法跟另一半維繫關係而分手。究竟如何能夠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呢? 今集《MM Pilliow Talk》就由MM一班工作狂剖白個人經歷,一同分享如何解決窘局吧! 策劃:沈敏怡 監製:王秋婷 拍攝:許先煜、李裕康 剪接:王樂琳、李裕康 #工作狂 #拍拖 #分手 #維繫感情 #同居 #沈敏怡 #MM_Manyi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700萬種聲音 // 前旅遊記者月儲2萬 單人前往伊拉克、庫爾德拍YouTube 走進昔日ISIS陣地摩蘇爾 翁怡富Ivan與Phoebe對談中東戰地採訪趣聞 前旅遊記者翁怡富(Ivan),去年遠赴伊拉克、土耳其、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地,更成立自己的旅遊YouTube頻道,展開一人旅遊採訪拍攝,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他隻身前往伊拉克20天,包括巴格達、南部巴士拉 、巴比倫古城、摩蘇爾,和北部的庫爾德。同為前旅遊記者的Phoebe 亦分享曾到伊朗及庫爾德經歷,想聽到兩位在中東戰地採訪點滴,即刻去片! 🤍Iwalkutake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攝影:許先煜 剪接:呂皓怡 #旅遊 #旅遊記者 #翁怡富 #伊拉克 #庫爾德 #摩蘇爾 #烏克蘭 #ISIS #MM_Phoebe #王秋婷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美味道來 // 牛角包酥脆因為加橙汁?如何分辨酸種麵包真假?物理研究員棄讀Master 開麵包店拆解法式麵包秘密 梅窩麵包鋪37小時發酵整平民價酸種麵包 大尾篤小店獨創惹味酸種Pizza 很多人都喜歡吃歐陸麵包,如果要論最受歡迎程度,牛角酥、法包和酸種麵包應該是港人最愛的歐陸包頭幾位。然而不少人未必懂得麵包是否真的好吃,食材是否全天然。我們自己也不例外,所以今集決定自肥,尋找製作這三款西式麵包特別好吃的地方。 本身從事物理研究的KC,十年前踏上麵包師之路,專注研究麵團發酵原理,以全天然方法做麵包,被稱為麵糰發酵專家。KC大學時因為父親買了烘焙書整麵包,但每次總是失敗告終,激起了KC好奇心和科學家精神,很想知烘焙背後的科學原理。畢業後他從事物理研究員,但對整麵包好奇心有增無減,最後由研究物理變成研究麵包的「科學」,開了Levain Bakery。KC認為一家麵包店看三個產品質素是最基本的,第一就是長法包,看到你是否懂控制麵粉,保留麵粉香味,彈力和延展性又如何操控,透過發酵和分解的過程。第二是牛角酥,很講處理急凍麵團和牛油的技巧;第三就是酸種麵包,怎樣控制發酵,培養細菌,做獨特的質地和風味。「如果你試勻這三樣麵包都是理想的話,那間麵包店其他產品,你都可以很放心去試。」 梅窩Village Bakery是島上少數麵包店,也是少數做全天然歐陸麵包的本土小店。2013年,老闆娘Kit跟辭去審計師工作的Sammy開了當時島上唯一麵包店。Kit中學時期已經喜歡整麵包糕餅,經常在家中練習基本功,畢業後從事幾年中環OL工作,就從沉悶日常轉到梅窩生活和開小店。不少人都有聽過他們夫婦的故事,然而較少人認識他們以10年的酸種做的酸種麵包。雖然只是離島的一家小店,但喜來登酒店、Lady M、Tiffany Cafe等餐廳酒店也有用他們的麵包。 來自拉脫維亞的Alex來港前是位樂團首席低音大提琴手,幾前年跟兒子來港做清潔用品生意,但最終生意失敗,他做過酒吧樂手和地盤工人。本身不下廚的他來港後吃過的本地連鎖包餅店都總是出疹和皮膚敏感,發現連鎖店出品麵包都很多人工酵母、防腐劑和化合物,令他常有紅疹等皮膚敏感症狀。他決定買書自學做完全沒添加劑的酸種麵包,誰知讓他殺出一條血路,他們的酸種麵包令很多人慕名而來。近年最受歡迎除了麵包,更是他自創的酸種全素薄餅。 是次我們將會試勻這三家全天然麵包小店,看看他們如何製作好吃又健康的牛角酥、法包和酸種麵包。 📍Levain 地址:灣仔皇后大道東138-144號東昇樓地下A號舖 📍Village Bakery 地址:大嶼山梅窩碼頭路16號福安閣地下2號舖 📍Mayse 地址:大埔大美督路64號地舖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拍攝:簡加希 葉天榮 林金展 伍永健 剪接:簡加希 監製:黎婉婷 #牛角包 #酸種麵包 #法式麵包 #法包 #梅窩 #梅窩美食 #大埔 #大埔美食 #大尾篤 #大尾篤美食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_ Mill MILK在觀眾的陪伴下成立超過一年,今年推出以傳統撕頁式設計的日曆,選取特色紙張重塑香港傳統日曆的質感。Mill MILK Creators在日曆中以特色造型加上經典金句登場,希望與每位觀眾於2023年「一齊好好過」。 日本藝術家加賀美健為Mill MILK創作全新吉祥物,同時將Mill MILK的標誌及理念重新設計,並以貼紙及襟章形式重新呈現,一套7款貼紙及一套6款襟章陪伴你過每一日。 購買連結:🤍 產品:連封面共366頁(單面印刷)、紙製座枱設計、一套6款貼紙、一套7款襟章 尺寸: 日曆:100mm (W) x 166mm (H) 紙製座枱:100mm (W) x 168mm (H) x 80mm (D) 貼紙:9cm x 6cm (最大)5cm直徑(圓形) 襟章:尺寸:3cm直徑(最細)5cm直徑(最大) 預售日期:2022年11月30日起(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售價:正價$438,會員價$418 (結帳時輸入 YouTube 會員專區優惠碼) 本地觀眾領取方法:於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15日到HOW三間分店領取 (香港觀眾只限領取,不設送貨) 海外觀眾可選擇郵寄(郵費自付) HOW分店 (🤍how_dept) 營業時間:12PM至9PM 店舖地址: 銅鑼灣:軒尼詩道500號希慎廣場4樓414-417號舖 尖沙咀:河內道18號K11購物藝術館2樓201-01號舖 荃灣:大壩街4-30號荃灣廣場3樓343-345號舖 海外運費 歐洲(意大利除外)- HKD 150 澳洲 - HKD 150 美國 - HKD 160 加拿大 - HKD 290 亞洲 - HKD 80 注意: 逾期未取,不作補發,一律作廢 不設退換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大家好,我是秋婷饿了 好好生活,好好吃饭! 除了吃没什么其他爱好emmm~ 励志吃遍全国美食! 励志吃遍全国自助! 一起好好吃饭!❤️ 订阅链接:🤍 喜欢记得订阅~ #小吃#吃货#美食
鳴謝Phoebe及團隊之報導 記錄我們Mirror HK Mama Fans Club 專題─果籽 原刊日期:20210508
#MM #試一次 // 挑戰做馬路劃線員地上寫「巴士站」 實試地盤工作刨瀝青、煮230度熱熔馬路膠 15分鐘寫好馬路字 全靠一個長方形鐵罐 寫錯字隨時成塊地刨走 一斟,一拉,一撒,流暢利落的三個動作,就寫成了地上的巨型書法,城市又多了一幅街頭藝術。我們經常在馬路上看見的大字和標誌,都是由一班馬路工程師傅一筆筆寫出來的。是次試一次,記者將會跟這批街頭藝術家學習馬路劃線。 已從事馬路油線工程超過40年的溫榮舜(Vincent),入行時是個海員,28歲時因為不想再過浮游不定的生活,經朋友介紹轉行做土木工程工作,再輾轉下入行做馬路工程,後來開了自己的公司,啟德機場、東區走廊、赤鱲角機場、青馬大橋西北交匯處等,包辦了全香港8成的馬路工程。 █ 馬路劃線參考「天書」字型 馬路劃線主要分為兩類,一種為翻油,為脫色的線或字重新上色;另一種是由零開始劃字。一般來說,馬路字字體需根據《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行內俗稱「天書」)的指引去劃,手冊參考了美國、澳洲等國家的道路交通標誌的規則寫出來,Vincent解釋道:「馬路字和所有標誌都是運輸署設計,由路政署執行,除非那些標誌是天書上面沒有的,就需要我們自己去設計。」「收費區」、街道名稱如「觀塘道」、新市鎮名字如「將軍澳」等字,都是天書中沒有資料和字尺寸比例參考的,需要根據客人或建築商提供施工圖,如果連施工圖也沒有,就由師傅根據經驗去造字。 █ 劃巴士站步驟 劃巴士站的第一步,亦是最重要一步:開線。先用拉尺量度路面闊度,找出馬路字的中間點,以此作為依據計算出字的筆劃大小,再用粉筆畫下筆劃的交接點和輔助點。第二步是用粉袋彈線,將在地上剛劃下的記號連接起來,穿了長棉線的粉袋中裝了福粉,彈線時一人拉著線的一邊,定位後向地面彈一彈,一條白色的起稿線就誕生了。 拖罐是寫馬路字的靈魂,每一筆都得靠這小小的方型鐵罐去拉劃出來。馬路字會根據道路的類別而有大小之分,而且筆劃亦會有粗有幼,所以尺寸由最小25毫米到較大的600毫米都有。例如是這次寫的巴士站,就會用到150毫米和300毫米的拖罐。拖罐後面有個凹位,是方便讓油漆流出來,可均勻調校字型的厚度。為了保持品質,Vincent這些拖罐都是找工廠度身訂造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 在師傅開線的同一時間,負責煮顏料的師傅已在工程車開爐,將呈粉狀的反光熱熔馬路膠倒在煮料缸中,烹煮半小時,將溫度調節至180至230度之間。用煮熱馬路膠寫的字,即使有重型貨車輾過也不會有損耗。將馬路膠倒進桶中準備劃線時,溫度不能太熱亦不能太冷,太熱會很稀薄,太冷會變稠,令寫字不順暢。師傅在拖罐落地寫字前先用火燒熱,防止油漆冷卻,結成塊狀黏在拖罐上,劃出來的線明顯就會變窄。 第三步就是正式劃字了。Vincent說有兩大準則:直路線要直,彎路線要順。劃字組一般有5位師傅同時工作,一位負責將壓尺放在地面度直線,一位負責寫,拿著拖罐向後拖拉;另一位負責倒油;第三位在剛劃好的油上灑上反光防滑玻璃珠,還有一位師傅待油漆半乾之間,撕起貼在地上、用以修好字型邊界的美紋膠紙。「劃線時拖罐和倒油的同事要一前一後,我左腳後,他就左腳前,步伐像跳探戈般,很講求默契。其中一邊太快或太慢都劃不好。」 █ 劃小型字靠人手𠝹紙模 大型馬路字就要用拖罐一筆筆寫出來,不過要做停車場車位、巴士路線號碼等小型字,就要人手𠝹出這些紙模。Vincent說馬路工程這一行最麻煩是遇到壞天氣,就得取消當天工作。師傅沒事做時就會回公司𠝹定後備的紙模,儲存在貨倉。 馬路劃線內容包括路上所有地名、街名、黃線、箭咀、影子線、望左望右等交通標誌和指示。有時更負責製作馬路上的路拱。除了接路政署的工程,也有不少是私家地方,例如是屋苑停車場劃專用車位、請勿吸煙等標示。「做馬路面第一個字是安全,第二就是要快,你不能在地上揭開天書來逐隻字去核對,所以標準常用字的尺寸,例如慢駛、停、巴士站、巴士線、電車線等尺寸早全記在腦中。」 Vincent說初入行時見識過70年代老師傅的「神來之筆」,只需彈線劃出一個白色格子,就能徒手用大把的油髹上去,「直情像寫毛筆那樣!很漂亮的。這環境下我們也要慢慢學,或者回去研究怎樣寫得漂亮又寫得快。」Vincent認為最難寫的是「灣」字,筆劃多而且結構複雜,遇著「蝴蝶灣」這種組合字更要懂得計準結構分佈和字距,「剛入行因為沒經驗,老師傅叫我寫跑馬地三字,最後寫出來的馬字腳都拉得很長,變了象形文字。」 █ 劃線員工作壓力不為人知 師傅們工作快速利落,一般只需花15至20分鐘就寫好一套字,優雅又協調的步伐背後卻承受不少工作壓力,常被道路使用者或路人投訴工地大塵,或阻礙了行車。工程進行時偶爾會遇到危險駕駛的司機直衝入已放了雪糕筒的施工地,「曾經有個夥計在大欖隧道被醉駕司機撞死了,他很年輕,只有20多30歲。所以工作時我們都打醒十二分精神,一有異狀就會大叫:快走!」做了劃線員30年的偉哥如是說。 Vincent苦笑道,馬路工程一單Job只有數千元,他們試過睇錯尺寫錯了一個影子線,最終需要整幅瀝青剷起重新鋪過,公司賠了8萬元,「所以管工都很大壓力,一做錯不是說笑的。」劃線工作被滾燙油漆燙傷是常見意外,工作也得配合其他道路工程的進度,「例如當時政府刊了憲報公佈東區走廊1985年9月剪綵,那天一定要通車,如果馬路上別家公司仍在鋪瀝青,他們未鋪好我們劃不到線。做這行可以說辛苦,但都是種樂趣,當你做完一個大工程,就會有種滿足感。」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拍攝:李軒、張志孟、伍永健、蔡政峰 剪接:李軒 監製:鄭汝翹 #挑戰 #實測 #實試 #馬路 #工程 #書法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付費內容)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旅遊止癮 // 佐敦八文樓宵夜路線!居酒屋性格老闆愛赤腳跑步 八文樓串燒大亂鬥 元祖店講美食街前世今生 70年代海景豪宅面臨清拆重建?八幢樓已分油麻地+尖沙咀兩區?跟街坊邊食邊講渡船角 當你經過佐敦和油麻地一帶時,有沒有發現一個特別的建築群,八幢樓宇不少樓頂呈斜面,排列得井井有條,跟附近豪宅群顯得格格不入。八文樓又稱渡船角,除了這裡的建築很特別之外,也是個熱鬧的飲食地圖,有不少隱藏食店。 八文樓舊名為文華新村,60至70年代興建,是香港早年的大型私人屋苑。因為八座大廈都以「文」字起頭,所以合稱八文樓。70年代,這裡是有片美麗海景的豪宅,最近卻因為樓宇外牆出現裂縫而被稱為「危樓」。去年市建局的油旺重建報告,再次提出要將八文樓清拆重建,讓這區再次得到關注。 在八文樓長大的街坊Tommy說,2003年這裡拍過電影《大事件》,「賊王」季炳雄就是住在糖水雄樓上;從北區搬來渡船角的加辣(化名)認為這裡是全香港最方便的地方,「附近有三個地鐵站、 兩家戲院,甚麼都有得吃,甚麼都有得買。」糖水雄老闆雄叔回憶起那年代有很多夜生活,附近夜總會散場時,到零晨4、5時到處仍人流如鯽,「而且有很多明星住八文樓!」 「我覺得渡船角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是個很自成一角的地方,八座樓關係密不可分,大家都好像很緊迫,在一個地方中成長,包羅萬有,令大家產生特別人情味。」AA說7、80年代的渡船角有不同移民人士,所以這裡有有泰國小店、有越南法式麵包、印尼菜、日本菜、印度菜也能找到,「以前很多手推車車仔檔,最令人懷念的是無人不曉的堂記腸粉。」 這次Phoebe找了一位在附近開了多年糖水店的老街坊,糖水雄老闆的兒子AA,帶我們走一片八文樓宵夜路線,分別試食了Fusion西餐、性格居酒屋和元祖串燒店! 策劃 / 主持:Phoebe 王秋婷 攝影:林志謙 蔡政峰 許先煜 張志孟 剪接:鄧詠瑤 監製:陳靜雅 #佐敦 #佐敦美食 #油麻地 #油麻地美食 #尖沙咀 #尖沙咀美食 #八文樓 #八文樓重建 #居酒屋 #串燒 #渡船角 #糖水雄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MM_Wild部落 // 兩日一夜二澳露營野炊體驗!Phoebe Chucky喪食三餐 自己劈柴鋸木生火 野外整香草牛油煙燻雞+北歐式煙燻三文魚 連木釘都要自己削 幾年前曾到北極圈露營行山,得知當地憲法說明國民有享受大自然的權利,即使在私人土地上或荒野,也享有行山、滑雪、生火、露營、採集莓果等絕對自由。北歐人自小生於自然,長於自然,熱愛戶外生活,亦較易在野外享受柴枝生火煮食的樂趣。香港少有場地能劈木生火,難得這次跟隨專營野外煮食體驗的「宇宙火食」團隊到二澳一享兩日一夜的野炊體驗,在沒有得飛的日子中,一嚐北歐式柴火煮食法和餐單。 二澳是大嶼山西北面的古村,已超過200多年歷史。2012年開展復耕計劃後,二澳的農作物和稻米最為人所熟悉。現在村子已無人居住,不過仍有農夫定期回二澳耕作,營地和農地均由二澳農作社主理。我們從大澳坐十分鐘小船抵達二澳,首先走進新村的天池底看瀑布,再經過農場摘檸檬和假櫻桃,然後直接到營地紮營。 二澳營地設施齊全,附近就有洗手間、冷熱水洗澡設施,有汽水買更能充電。而我們當晚紮營的地方,正是二澳前村落的遺址,由上而下放眼遠眺,就是綠油油的稻米田、山和原野,就像片世外桃源。這次領團的David是野炊高手,亦是「宇宙火食」主理人之一,他跟二澳農夫相熟,能即場跟他們鮮摘蘿蔔等當造蔬果和香草,用新鮮食材為當天的野炊加持。 「我由2014年開始露營,愛上野炊之餘特別愛用柴火,用木材這種最簡單的原材料,就能煮到美味的食物,那種滿足感令人很快樂。柴火很難控制,如果克服到就會很有滿足感。」David每次辦野炊活動就會出動他的流動廚房,麵包刀、串燒籤、不同尺寸的刀具、醬醋油鹽,甚至鋸木劈柴、造木工的工具都一應俱存,只因為對煮食有要求,希望將野炊樂趣發揮到最大。 這兩日一夜我們吃足三餐,分別有柴火孖腸煲仔飯、鮮摘蘿蔔滾湯、香草牛油煙燻雞、北歐式煙燻三文魚、露營出奇蛋、柴火焗Pizza和香草包等。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煙燻三文魚食譜,更是由芬蘭的傳統菜式Loimulohi演變而來,Loimu即火焰,lohi即三文魚,將連皮起肉原條三文魚放在木板上,用刀削出木釘把它固定,調味後再放在柴火爐旁邊燻熟。David沿用此做法,加入干邑白蘭地、楓樹糖漿調味,慢慢將三文魚煙燻成半生熟狀,最後配芥末乳酪沾醬一起吃,豐腴魚脂入口即溶,混合木香和酒香,非常滋味。 兩日一夜中除了吃,我們也有機會學習鋸木劈柴和生火技巧,想睇清楚一連幾餐野炊餐單究竟吃甚麼和做法,記得去片! 想體驗不一樣的露營野炊樂趣,請密切留意12月宇宙火食 Facebook 及 Instagram 最新公佈。 策劃:王秋婷 (Phoebe) 主持:王秋婷 (Phoebe)、陳靜雅 (Chucky) 攝影:呂皓怡、張志孟 剪接:呂皓怡 監製:陳靜雅 鳴謝:宇宙火食團隊、集棄場、GOGO CAMP營具租借 #野炊 #露營 #二澳 #野炊美食 #野炊食譜 #野炊地點 #野炊教學 #露營裝備 #露營料理 #露營煮食 #香港 #MillMILK _ 睇咗我哋個片尾彩蛋未?你會唔會都有剪接師怪奇嘅剪片煩惱?用Amazon嘅AWS啦(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可以租用最快最Update嘅雲端電腦,仲可以用AI辨識影片,自動生成Metadata,咁就可以將精神留番畀創意工作啦。 想了解多啲AWS?2021年嘅Re:invent全球大會現已接受報名,活動會分享各種行業龍頭,係點樣利用AWS幫助業務嘅案例,連Netflix都係AWS客仔,快啲嚟登記參加啦! 🤍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付費內容) 阿朗|🤍mm_longgg 🤍
#MM #旅遊止癮 // 72小時酒店豪華自肥之旅!走勻文華東方、半島、四季、君悅酒店 豪試Omakase雞尾酒體驗 住180度維港 海景房 試米芝蓮食府 歎Spa食意大利傳統菜 以前Phoebe跟Chucky當旅遊記者時經常周遊列國,總有機會出埠「唞啖氣」,現在不能去旅行,想在香港好好度 假,又有甚麼選擇呢? 今集《旅遊止癮》,主持會用Amex推出的新住宿優惠,選擇到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香港半島酒店、香港四季酒店 和香港君悅酒店,計劃來一趟72小時的豪華自肥之旅。當中有文化歷史、有水療、有米芝蓮、有酒飲,更有機會欣 賞著維港吃早餐。酒店不一定只是住的,吃盡、喝盡、歎盡才足以當作去了一趟旅行。想知兩位主持如何Plan這個 自肥之旅,請立即睇片! 策劃:王秋婷 Phoebe 主持:王秋婷 Phoebe 陳靜雅 Chucky 攝影:張志孟 許先煜 潘志恆 伍永健 陸羽勝 剪接:蘇栩楹 監製:陳靜雅 Chucky #本地遊 #文華東方酒店 #半島酒店 #四季酒店 #君悅酒店 #Omakase #雞尾酒 #維港 #米芝蓮 #意大利菜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 用Amex專享更多精彩優惠!由即日起至2022年10月7日,會員只需憑已登記的合資格美國運通卡,於參與酒店消 費滿指定簽賬金額,即可享高達20%簽賬回贈。已經登記優惠的會員,立即整裝出發盡情享受。 優惠受條款及細則限制,個別酒店合資格簽賬為親身於前台所支付的賬單或費用。 #Amex #本地Staycation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香港半島酒店 #香港四季酒店 #香港君悅酒店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旅遊止癮 // 解構駱駝漆工廈不變死場反變旺之謎!全職媽媽$12000租195呎劏舖做頭療及美甲 人肉搜尋器老闆帶食$108酒店級西餐 突發停電!鄰店老闆幫拖展兄弟情 死角位性玩具店夠隱蔽生意不跌反升 28年商場老店遷樓上舖同MM新同事相認!隱藏小朋友路線掃模型零食 駱駝漆大廈為觀塘著名消遣地方,但一般人只當它飲食勝地,忽略大廈內多元的店舖、商戶間人情味及模仿商場的獨特之處,這個專題旨在發掘駱駝漆獨特的生態,及它的前世今生。 這次旅遊止癮帶觀眾走一條集飲食、購物和工作坊活動於一身的路線,過程中透過突入的MM客席主持,展現店主互助及駱駝漆手機應用程式突顯商店間緊密網絡,還有兩個全職媽媽共用劏舖的故事,無厘頭但努力自學成中藥頭療舖店主的阿Yan,與美甲店店主Renee,他們的小朋友如何走出一條大廈內的小朋友遊玩路線,還會借大廈內最老和最死位的店舖分析各類店舖如何各取所需,形成獨特生態,出現了很地舖或舊商場店舖感覺的店。 駱駝漆工廈常被形容為一座商場,開滿各式各樣的商店,有日式精品、健康食品、零食、酒庫、凍肉、護膚品、玩具、婚攝都有,數之不盡,能滿足遊人各樣需要,而且能逛到遊人目的以外的特色小店,除了更有驚喜,對小店來說也是重要的機會,遇上在集聚經濟模式下遇不到的生客,擴闊客源,比單做網店更容易。另外,駱駝漆不少工廈模式大單位變成劏場,分租給小店主,租金是商場的三分之一;加上借助駱駝漆人流帶旺小店,給他們機會做小生意的實驗場地。 駱駝漆巧妙在,它像一座商場,但本質上仍是一幢工廈,使他可孕育出自然的鄰里互助生態圈,與商場各自為政的氣氛不同。工廈裡大多是小本經營的生意,各有一身好本領,在市區被遺落的舊工廈裡闖出一番事業,小店店主都了解大家的努力,互相幫助;而且工廈有一種粗礦的氣質,包括內部的裝修要求、商店類型都更寬容,例如蛋糕廠可放心使用大型機器,更可以前舖後廠,節省運輸時間和成本,給予不同行業的商戶有發揮空間,而人與人之間也更放鬆地交流和合作。 於是,工廈衍生合作活動如Man哥的駱駝漆大廈app;以及更有機的Paul和七哥的互助關係,他們會分享食材,及替對方檢查水電,形成像舊屋邨街坊互助的生態圈。這跟駱駝漆大廈由觀塘在60年代剛遷入填海區的工廈,轉型成類近商廈的歷史相呼應,好像在陳舊、不講究門面,依靠互相幫忙而立的舊區裡,就能孕育出一種超越功利的緊密關係。 工廈多棱角的建築形狀也使不同商戶找到自己需要的生存空間:性玩具商店Sex Fun HK在通往後樓梯走廊的死角中開店,卻讓客人逛得更自在,生意額比其他開揚商廈的分店更好,還在同層開了另一家女性性玩具專門店;32年老字號廣興由商場遷到駱駝漆較靜的十樓,卻發現熟客一直跟來光顧,老闆還會專程送𨋢,因駱駝漆容易迷路,也不是人人懂得搭少人排隊的貨𨋢,老闆和顧客關係更密切;娜菲酒庫的老闆12年前由名店雲集的佐敦道遷到駱駝漆,見證駱駝漆由空蕩蕩到今天成為觀塘地標,自己也從駱駝漆高層搬到低層,發現駱駝漆三座後樓梯開揚和通風等特點比一二座更優勝,也令更多遊人到訪,連帶商戶到此落腳,即使是高層也不少生意。 駱駝漆工廈是由多個特質隨機碰撞一起而成的有機體,它開揚的建築、小商戶、大舖位、平劏舖等特質結合,培養互利而非競爭關係的關係,卻同時是多元又好玩如商場的地方。 觀塘開源道駱駝漆大廈第三座 2/F 📍按摩店桐山(L10-L11 室) 📍美甲店Baby:Nail(L10室) 9/F 📍Tasty Fabio(T室) 📍Hunger Point(G室) 10/F 📍日式精品店八月尚(F室) 📍Sex Fun HK(R室) 📍廣興冬蟲草花膠專店(S室) 策劃:許芷悅 Tiffany 王秋婷 Phoebe 攝影:許先煜 潘志恆 蘇栩楹 剪接:蘇栩楹 監製:王秋婷 Phoebe #觀塘 #觀塘工廈 #觀塘美食 #駱駝漆大廈 #駱駝漆美食 #劏舖 #工廈 #頭療 #美甲 #許芷悅 #王秋婷 #MM_Tiffany #MM_Phoebe #MillMILK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生活 // 拆解大東山爛頭營100年石屋之謎 英國人搬石油氣 食水每周上山生活 運石屎地磚修復舊屋 學者:仍運作的石屋群全東南亞只剩下香港爛頭營 「石屋群就是有種神奇的魔力,讓我內心感到異常平靜。」來自英國的Mark呷了口好友Catherine為他準備的Tequila,一邊娓娓道出。旁邊的Catherine思考了一會:「我在尼泊爾登山時,爬升得越高,內心越有種神聖的靜穆,也越貼近簡單純粹本質,有時我在大東山有種類似感覺。」他們都是大東山上石屋的屋主,幾乎每周都會帶上食物、行裝上山,在沒電沒食水,只有日月星辰的原始小屋中留宿,是他們在香港另一個秘密的家。 █ 大東山神秘石屋的身世之謎 翻過大東山山頭,不難發現一群貌似荒廢了的石屋群,井然有序座落在不同的小山丘上。這22間石頭屋又叫做爛頭營,是1925年至1934年興建的。20年代,中國南方廣州一帶不同教會的外國傳教士, 經常都會到山上避暑,當年他們輾轉來到香港大東山上建石屋作退修之用,至今已差不多有100年歷史。 「以前西方宣教士來到東南亞傳教和做服務性工作,夏天時都會尋找避暑地方建Hill station,這種百年前的石造建築群,同樣風格和規模而依然運作的,全東南亞只剩下香港的爛頭營。不論是對自身的香港歷史,還是全東南亞的歷史文化,都有著很特別的地位,是活生生的歷史。」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Thomas Chung解釋道。 █ 24號石屋 - 全港為處最高的私人物業 很多山客以為石屋已荒廢,多年來謠傳過這裡曾是軍營、被日軍佔領過,其實石屋群依然有人使用、居住及保育。隨其中一位屋主Mark走上大東山,他的房子是眾多石屋中最高的,位於871米的山上,不僅風景最美,原來更是全香港最高的私人物業,「不過希望影片出街後不要引了人來打卡,哈哈。」 Mark打趣道。 爛頭營早年由教會所擁有,50至80年代傳教士仍頻繁上山居住和退修,後來隨著年紀漸大,有些百年歸老,有些離開香港回鄉,他們就把石屋傳給可信賴的人,業權經過不同年代的轉手,除了有部份屬教會擁有,其餘都是私人物業,由不同屋主所持有。 已居港36年的英國人Mark,年輕時由倫敦開車去了澳洲、南美旅行,途中因為花盡旅費,輾轉來到香港找工作,他說當時已愛上這城市。即使結婚後曾跟太太去新西蘭定居,最後還是捨不得,搬回香港定居在貝澳。90年代在大東山行山時,跟現在山客一樣以為石屋已荒廢,後來有機會去過一位跟教會有聯繫的朋友的石屋,才聽到它背後的故事。 「15年前,我們認識了這屋的屋主,他準備放售石屋,退休回鄉,我很幸運地,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地方,這地方放售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我幾乎沒有猶疑就買下來了。」Mark應該是少數未睇過樓就買下房子的人。他上山時屋主因為遺失了鎖匙,他需要自行把鎖頭剪掉,才能進屋,「我的第一次到來很古怪,後面更有行山客跟著我進屋中,我甚至不知廁所在哪,我就像怪客。」 宣教士1923年初到港時,曾在大帽山建營地,最初代是木屋,但被颱風吹倒了,再另外選址在大東山。1924年教會向理民府買地後,聘請大嶼山的採石工人就地取材,在大東山附近切割石頭,並以騾仔從東涌道黃龍坑一邊搬運上山,這次他們決定以花崗岩石建屋,以抵擋山上變幻莫測的天氣和風雨。Mark的小屋大約有400呎,是1925年第一批落成的初代石屋,「最原始的石屋有16英吋厚,另外一邊牆是1950年代建成的,你能清楚見到兩者分別。」 █ 爛頭營曾成為難民營 開過學校? 20至40年代正值國共內戰,在大陸宣教的外籍人士逃難來到香港,有段時間爛頭營變了難民營,亦因為小孩子多,有段時間更在營中辦過學校。二戰時因為德國是敵國,港英政府將山上德國宣教士家庭遞解出境,日軍來前有些來不及離開的,不少傳教士被送到赤柱集中營。二戰後50年代起,傳教士再回到山上復修石屋,更會攜家人一起上山居住,因為山上極端天氣影響,加上人越來越多,他們留在屋中時間更多,就開始擴建石屋,就像是Mark的24號房子,就由一人單位變成最多能容納6至8人的空間,有兩個小廳,兩個洗手間,一個迷你廚房。每間石屋都附設一水箱,用以收集雨水供應到屋中,屋中仍放著架床、放東西的鐵箱子,幾十年前的東西,Mark仍在使用。 「我住在大嶼山,每天都坐渡輪來回中環和貝澳,然後轉眼就上到山上,當你拍照時,會以為自己身在蘇格蘭,就是這種跟香港繁忙生活的強烈對比,讓我喜歡上這兒吧,現在人們常拿香港跟新加坡比較,但這些都是新加坡沒有的。Mark笑說認真想過退休後上來居住,就像100年前的人一樣簡單寧靜地過生活。」 █ 設施齊全如同小社區 爛頭營22間石屋中有19間是住宅,另外一間是飯堂(大本營)和其附設的小屋,一個是給當時守營人、苦力等人住的宿舍,另外更建了泳池(天池)、儲水池等公共設施。以前傳教士上山時會請廚師幫忙在飯堂做飯,更會僱用大嶼山村民作挑夫、橋夫背行李和小孩子上山,他們在山上一待就是兩三個月,期間有挑夫幫忙運送少量日用品到飯堂,讓他們購買。 Mark買下石屋後,將房子髹上了白油,搬了吸水瓦磚上山慢慢鋪,修理了水箱,重新駁了水喉,讓廚房有自來水使用,再慢慢搬運點小家具上來,讓房子變成簡約的居所,「我們不想改變任何東西,想保留原貌,這些都是香港歷史,是應該要保留的。」 █ 3號石屋 - 爛頭營最小房子 在香港當了17年導遊的Kurt,以前一直以為爛頭營是軍事用地,直至7年前機緣巧合下認識到擁有石屋的朋友,才知石屋真正用途。「9號屋屋主Catherine去旅行期間,借了房子讓我跟子女留宿,當時已對這些房子很感興趣。」得知當時3號屋屋主因為子女不願接手打理房子所以放租,Catherine轉介下Kurt聯絡到他,二人定了協議,「我幫忙重建石屋,我只需要象徵式付$1年租,但我要好好維修和保護這裡。」 前屋主因為年紀漸大,已15年沒上過山,Kurt剛接手石屋時裡裡外外都破爛不堪,儼如廢墟,「就像是廢屋狀態,甚至有人進來燒烤。」他跑到旺角度身訂造了新的窗口和窗板,從山腳抬上來,屋中的木床、桌子、廚房灶頭,屋外的洗盥盆、水箱,都由他親手建造,「最難是搬水泥上來將那些大大條的裂縫填補,而且是每兩三個月就要做的工夫,因為房子太舊,要維護是很難的。 我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花的錢不多,但真的很花時間 ,太多工序。」 █山客破壞行為令屋主困擾 石屋屋主之間有個組識叫大嶼山爛頭營居民協會(Lantau Mountain Camp Residents Association),雖然房子屬私人物業 ,但他們最大宗旨是保育和修護這歷史遺蹟。早年經常看見有山客破壞石屋和大東山生態的行為,尤其在芒草季節,成百上千的登山人士一擁而上,非法露營、在石屋前隨處便溺、踩上石屋屋頂、亂扔垃圾等行為,都讓屋主很困擾。 「有時我太太在睡覺,他們會直接在窗外拍照,試問如果有人在你家外面不斷偷窺、拍照,你會有何感受?有時他們上山後就直接用我們水喉,一句招呼都沒打;15號屋主最煩惱的人們在他的水箱中如廁;最常見是山客爬上屋頂其實會容易令它崩塌,畢竟都已差不多100年歷史,而且他們需要踏上鋼筋借力攀爬,屋頂鋼筋和牆壁都會受損耗。」 「我們的任務是保護我們的財產和香港歷史,我們不能控制山客行為,但希望令大家愛護這地方,保留到它的原貌,讓人們了解環境問題之餘,我們的小屋都能獲得尊重。」Mark是協會的會長,他希望山客了解爛頭營背後歷史後,都懂得珍惜這些港人共同擁有的財產,不要再破壞和做出沒有公德心的行為。 █ 爛頭營義工團上山幫修復 除了屋主,亦有一批爛頭營義工團隊守護著這些文化遺產,負責打理其中兩三間由教會所擁有的石屋。每個多兩個月,他們就會抬著泥沙、英泥、水喉管等上山檢查和維修石頭屋日久失修的設施,有時更要清蜂巢。「最初行山時以為是廢屋,後來認識了初代義工Jacky才知道,石屋原來有業主,就加入他們一起做維修工作。」 70年代仍是學生的Jacky回憶,當年經常上大東山遊玩,期間認識了外籍傳教士,就幫他們維修,有空就在石屋中溫書,「會考時我更上了山溫書一星期呢!每逢聖誕節、暑假,他們就會帶小朋友上到來玩樂、游泳,這裡就像個生活小社區,因為山上甚麼都沒有,小朋友要自己學習製作木枱椅。」Jacky說曾在外國生活,然而走遍世界,仍然念掛大東山。「可以很短時間轉換兩個世界,可看盡日出日落,風雲變色。之前政府曾計劃在山上興建纜車,我們努力阻止了它,寧願原始自然一點,保留石屋的歷史感。」 在大東山攝盡各處風光的義工Tony說,深水埗配水庫事件如果拆卸時沒被人拍照揭發,就整個拆掉了,讓他們更想出心出力,完整地保護這百年建築。「沒有人用的房子就會倒塌,仍有人使用都是種保育方式。只要有愛心,喜歡這裡又不怕辛苦的人,才能將爛頭營延續下去。」 *24:38 字幕Heal Station應該是Hill Station *12:49 字幕應該係奧地利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攝影:蔡政峰 黃栢基 伍永健 剪接:蔡政峰 #大東山 #大嶼山 #爛頭營 #大東山爛頭營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生活 // 日本壘球教練做YouTuber開《大島與龍威》介紹正宗日本餐廳 車禍職業球手夢碎來港續夢 為女子壘球隊裸辭留港12年 █ 地獄教練v.s搞笑美食YouTuber 來自日本大阪的大島田(Den),是香港女子壘球隊的教練,人稱魔鬼教練,帶領她們打過無數場比賽,2018年更是香港史上首次有壘球代表隊打入亞運。Den一星期中有五、六天都離開球隊訓練,但一年多前,他跟朋友龍威一起開了YouTube《🤍ryu_den0141 》,拍攝在港的日本飲食文化,生活添了不同可能性。地獄教練v.s搞笑美食YouTuber,單是這反差已經叫人驚喜不已。 9歲時第一次來香港的Den,其實是在日本出生的港日混血兒,跟不少居淘港日本人一樣,當年因為爸爸被公司派港工作而在此地生活。Den小學三年級至中三在香港讀日本人學校,因為身邊都是日本人的關係,所以他一開始不懂廣東話,現在能跟我們流利溝通,他笑指是因為自小很喜歡看香港電影,周星馳、黃飛鴻佛山無影腳、李連杰都是他摯愛。「雖然我母親是香港人,但她只會跟我說日文。廣東話是靠我跟媽媽那邊親戚交流,以及看電影學會的。因為我媽媽姨媽在戲院工作,小時候放了學我直接找姨媽,就能免費入場看電影。」 █ 最懷念熱血打棒球的自己 今年38歲的Den,人生9成時間都跟棒壘球有關,11歲時因為身邊同學仔都在打棒球,他也在香港接觸到第一支日本球隊,愛上這項講求團隊合作、戰術、心理戰、技術並重的運動,「棒壘球最少要九人一隊,但九人角色每人都不同而獨特,要一起合作才發揮到。棒壘球的波和球棒都是圓的,因此擊球很難,球會轉動又會變化,想得分要想很多戰術,但越複雜就越刺激好玩。」中三後Den為了打棒球,隻身回到日本,希望能認真打上去,做到職業棒球手。 「在日本打棒球那段時間因為很辛苦,過了20多年仍記得。」年終無休的刻苦訓練,紀律嚴明的軍訓式習訓,全隊人都想打進甲子園的目標,也讓他很回味。包括輸了波要跟隊友一起被罰,從比賽場地走8小時回學校的熱血;第一次打到全壘打的興奮雀躍,只因跟教練約好要打到才能喝汽水,「等了很久終於有可樂飲,好開心!」至今Den香港的家中仍放著高中三年級跟隊友們的合照,「那是我最後一年挑戰甲子園的比賽,我又是隊長,跟隊友關係好好,也是段令人懷念的時光。」 █ 車禍令職業球手夢碎 回到日本後,Den以職業棒球員為目標,不過他17歲那年駕駛電單車時發生了嚴重的車禍,改變了他整個人生方向。「傷得很重,兩條韌帶斷了,膝蓋骨碎了,要鑲三條螺絲在裡面。」手術後Den離開球場八個月,復康之路漫長而痛苦,連走路都要重頭學起,令他很想放棄,「但隊員跟我說不要放棄,一起打下去,打多兩年吧!當時很感動,我就拚命做物理治療再回到球場。」然而意外過了兩年,Den的腿常常會水腫,跑步時曾受傷的位置會腫脹起來,常要用針挑走水囊和看醫生,打完大學三年級後,身體無法負荷,他深知道棒球生涯已到頂,「當時真的很痛苦,失去了目標,失去了人生意義,像突然所有努力噗一聲消失一樣。」 職業選球手夢碎,Den一心一意做回個有穩定收入的平凡人,23歲時輾轉被派到香港的會計師樓工作,當時同樣是打棒壘球的日本老闆,介紹Den給壘球總會認識,讓他遇上了女子壘球隊,成為她們教練,至今已留香港12年。棒壘球、香港,再次跟Den成為命運共同體。「當時被這班女孩的熱血重燃了,因為她們很熱血,一隊業餘球隊由早練到晚又要上班。雖然一開始真的很差勁、很弱、hea,一點不像代表隊。」 █ 為女子壘球隊裸辭 戶口只剩幾千元 憶起當初無法成為職業選手的遺憾,「代表隊」一詞名字對Den而言別具意義,「是很榮幸的事,做不了日本代表隊,但能成為香港代表隊教練,有這緣份為甚麼不做呢?」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放在女子隊身上,讓Den考慮了好一段日子,若要認真地當教練,就要辭職全情投入,最後他決意辭去會計師樓的工作,「決定了教壘球隊的話,無論有甚麼事都不會離開球隊,除非是她們不要我。」 為了專心訓練代表隊,Den至少轉了四次工,最後為遷就球隊訓練時間索性辭了全職,靠兼職做名牌買手,及一年只出一次的微薄教練費去過生活。以前Den發薪後,更會將很多收入捐出為球隊添置裝備,「很大壓力,試了一年左右真的沒有錢,最差時戶口好像只剩下幾千元。當時試過一天只吃一餐,現在那批資深球員會叫我一起吃飯,日本人性格來說,要球員請教練吃飯是很失禮的。」 本來疊埋心水走穩定的路,突然被這班香港女孩重燃熱情,是因為自己其實放不下棒疊球嗎?「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都是timing。棒疊球差不多,最重要是那班人,她們在我人生之中是要一起走的人來的,雖然很大犧牲,但這是好的犧牲。」 █ 開《大島與龍威》拍YouTube介紹日本飲食文化 原以為大半輩子生活中只有壘球,一年前,Den找到另一種可能性,跟原本在旺角開日式雜貨店的朋友龍威一起開YouTube Channel《大島與龍威》,介紹香港的日本飲食文化,一年多就有7萬多訂閱。「跟Den吃飯,發現很喜歡品評食物,懂得不少飲食知識,我說這人有潛質 ,不如一起拍飲食節目。最初以為他上鏡可能有點害羞,有教練的包袱,怎知道他好投入,吃東西時特別開心。」龍威跟Den主打介紹正宗日本餐廳,看中近年香港人追求吃得正宗、貼地,加上疫情下大家不能去旅行,就也是個介紹這題材的好時機。龍威直言一起拍片後Den整個人更豐富了,跟香港人的接觸這一刻是最接近的,不只得教練一面,「我們有觀眾朋友,他們對我們都很親切。」 因為拍攝YouTube,二人認識了很多居港日本人,有些熟悉了更會上家中聚餐,走進了不同的日本人圈子,得悉各人故事。當中有在紅磡開居酒屋,已居港47年的日藉太太,除了是餐廳老闆娘,同時擅長日本花藝、書道、茶道等傳統,更是位持牌和服老師,常辦活動介紹日本傳統文化。也有來被老闆派到香港開髮型屋的霹靂舞者,他跟太太在香港照顧五名孩子,大讚香港人有人情味及愛幫助別人。已居港5、6年的髮型師山口徹郎說:「我在大阪當髮型師時,月薪只有7000至8000港幣,每天工作20小時,忙碌時一周也放不了一天假。現在收入比日本好得多。」 「其實在香港住的日本人有很多,因為喜歡香港而留在這裡,離鄉別井來到香港工作,有不少落地生根。」Den說大家都喜歡香港的彈性和可能性,生活沒有日本般大壓力,也沒有社會加諸於個人的期望。「日本固定了你走這方向,就沒有其他路向了,而且日本階層觀念很強,社會、家庭、學校都很多規則規矩。很多香港人都是親日,如果我們去第二個國家未必長住到,香港卻是每個日本人都喜歡的。」 策劃:Phoebe 王秋婷 剪接:蔡政峰 攝影:蔡政峰 林亦 伍泳健 鄧欣 監製:陳靜雅 上集:壘球隊一周操六日 由興趣班打到亞運 🤍 #日本 #壘球 #大島與龍威 #廣東話 #日本餐廳 #香港女子壘球隊 #甲子園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700萬種生活 // 英國女隱居梅窩深山建森林學堂 33年種近4萬樹修復大嶼山樹林 改造廢屋廢棄儲水池變泳池 永續設計建堆肥廁所、自然遊樂場、農場自給自足 █ 居梅窩深山33年 33年前,來自英國柴郡的Jenny愛上了大嶼山,命運讓四海為家的她走進梅窩深山,一住便是半輩子。對她來說,700萬種生活就是住在世上最繁忙城市邊緣的山谷中,建造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能住在這樣美麗的一個地方,真是很不可思議。」她改建了三層的廢屋,修復了一片前村民留下的果園和農田,將廢棄儲水池改造成天然波池,更在山頭植下37,000棵樹木,將30年前燒得光禿禿的森林還原。後來她將自己的家變成森林學堂,為這片淨土起了個浪漫名字,叫Ark Eden,大嶼山中的方舟伊甸。 █ 由重慶大廈到梅窩 Jenny父親是機師,她年紀輕輕便開始以便宜機票周遊列國,1989年,她跟男友背著背包環遊世界,本來打算經香港進入西藏旅行,卻因為遇上封關無法進入,她便由滯留香港到決定定居這裡。「因為當時花光了所有錢,信用卡都透支了,就留在香港工作一會。」二人住進重慶大廈,Jenny不久後便找了份老師工作,每個周末跟男友開始探索香港不同地方,第一周去了南丫島,之後是長洲,第三周末到了大嶼山,第一眼她便愛上這個小島,「我仍記得那感覺!這裡有大山、大河、大自然,有很多令人興奮的生態環境與動物,空間也很多,跟其他離島不同。」 初次來大嶼山,Jenny和男友就去了登大東山,途中聽到小動物的哀號聲從垃圾桶中傳來,發現是3隻被遺棄的小狗,愛動物的他們帶著牠們上路,沿途遇到熱心的梅窩人介紹了他們一個村屋單位,他們為了照顧小狗,幾天後就從重慶大廈搬進梅窩,Jenny回憶道:「我們本來只打算短暫停留香港,直至西藏再開關那天,然而大嶼山的種種因緣際會讓我們長住下來了。」 █ 改造廢屋變世外桃源 二人搬入梅窩不久,有次在山上寺廟幫忙派素菜給老人家時,Jenny認識了寺廟一位女士,成為了她的人生轉捩點。「幾個月後寺廟的婦人問我,想不想看有『泳池』的房子,我說想!我很記得看房子那天,三層舊屋已丟空三年,殘舊得像個原始森林,儲水池是破爛的,但我和男友都很喜歡這裡,所以二話不說搬了進來。」房子前身是個40至50年代的果園,儲水池是以前村民用來儲存河水作灌溉之用。 Jenny和男友花了好幾年慢慢修建破房子和大片果園田野,找朋友幫忙接駁水管,製作供水系統,將河水引到水池,搖身一變成為天然游泳池,一開始她沒有材料,只是用橡筋和不要的比堅尼把水管接駁起來。「我每早都來游水,也用它來我灌溉澆水,它會流經下面的濕地和其他地點,然後用泵就可以把它帶回來。未來我想做個太陽能生產氫氣的系統,在低一點位置便能種東西,建造個完整的水循環系統。」 █ Permaculture永續生活方式 搬到山上後,Jenny常遇到山火,又見盡屋外河道淤塞、土壤侵蝕等問題。她開始實踐Permaculture的生活方式。Permaculture中譯「樸門」,意指永續設計,即是順應大自然原則,將農業、建築、種植等融入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去生活的模式。「例如是如何按日照、風向種植食物,如何選擇適當位置興建房子,如果以自然原則去建能量系統、運用水資源、廢物利用等,所有東西在大自然系統下,本來都是一體的。」 Jenny按四季將不同農作物種在一起,她的蔬果園中有香蕉、秋葵、番薯、豆子、大樹菠蘿、甘蔗等,閒時她會到附近撿拾牛糞製作堆肥和肥料,「將枯葉、小麥、牛糞和水放混合一起,發酵大約8星期,便是養份豐富的泥土和堆肥。」她同時造了生物降解廁所,回收樹葉雜草放廁所下,可分解排泄物;花園和天台放了蚯蚓堆肥箱,將蔬果廚餘、枯葉放進箱子讓蚯蚓分解,製造堆肥。 █全屋為二手物品 「很多人覺得循環再用就是最好的,其實減廢才是關鍵。」Jenny多年來奉行不買新物件原則,屋中大部份傢俱、裝飾、衣物都是二手東西,有33年前收回來,來自文華東方酒店棄置的櫃台和飯桌,Jenny把它們漆成鮮紅色;書架來自來學校舊圖書館;有朋友離開香港所以送她的蛋椅;餐廳結業所以棄置的名廠木椅子;廚房的舊爐頭、雪櫃、洗衣機......「每樣物件都有自己歷史 ,只要花時間搜尋,你毋須買新東西,地球就能少一件廢物!」 █山火險燒屋 決心植樹救山頭 知易行難,要這樣徹頭徹尾地以這種方式過活,實屬困難和不便,外人看來也未必實際。然而叫Jenny決心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生活」的,是剛搬進梅窩的一個經歷。30多年前的某天,Jenny在屋外忽然聞到很臭的燒焦味道,驚覺四周都是零聲的火種,險些燒掉房子。「當時我前面背了一個小孩,後面背了一個小孩,拿起掃帚就撲熄火種,火種只有腳踝般高,但範圍很大,我當時穿著的拖鞋也在熔化,我就衝回家邊打電話報警,邊換行山鞋,喝了一公升水,再上山觀察環境。我知為何山上都沒有樹,因為它們都燒光了!那經歷令我醒覺,到底這裡發生甚麼事?我能做甚麼嗎?」那經歷後,Jenny發現周遭環境問題一湧而至,投身更多大嶼山的環境保育工作之餘,也開始在山上植樹。 「這裡兩年大火一次,所有表面泥土都流走了,現在剩下的只有垃圾泥土和壞死的石頭,如果不解決問題,我們只剩下60年的泥土可用。」隨Jenny上後山植樹,她遙指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大小樹木,當年光禿的焦土已慢慢長回密雜的樹木。Jenny每年都把握5月至7月的雨季種樹,因為植樹時直接有雨水滋潤有助樹苗生長,當天大家被淋漓大雨濕透全身,還是覺得很有意義。「我定時跟嘉道理農場買下樹苗,會定時轉換樹的品種,今年大約有49個新品種,都是很美麗的本地樹木,今季我們種了超過160個樹種,這幾天開始見到以前從未見過的新蝴蝶,定期轉換樹品種能吸引不同小動物來訪,令生物更多樣化呢!」 █朋友腦癌去世 實現遺願建森林學堂 Jenny定居香港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當過小學老師,開過幼稚園,後來她開始投入環境保護工作,帶學生走到戶外生態教育,接觸環保議題。「2005年,政府開始了大嶼山LANTAU CONCEPT PLAN,現在則是明日大嶼,我們當年都疲於奔命地在前線抗議。當時我打算跟一位有份設計海洋公園的建築師朋友Leo,在梅窩建一個中心點,讓整個社區一起建果園、農場等,看看在大自然中能做甚麼,但Leo後來患了腦癌,在同年11月去世了,我答應他會建立Ark Eden,就是這種推動力讓我做下去。」 Jenny將自己的家變成森林學堂,家中有果園田野、有自然遊樂場、有河流小溪、有天然泳池,大人小孩都能來體驗山野教育。「生態教育不應只在室內講課,只在書本上,而是要走進大自然自由探索,玩樂是小朋友很需要的東西,他們長大後最重要的技能便是創意和想像力,這些都能在大自然中得到。」 Jenny先生早年去世,成為單親媽媽後,她得一邊照顧小孩,一邊經營Ark Eden,然而亦是因為這片淨土,排解了她的寂寞。「香港的生態保育是世上做得最差的前8位,但我們有宏偉美麗,而又接近城市的大自然,在世界上沒一個地方是這樣。你可以在世上任何一個地方當成家,那裡一樣有樹木有森林,但香港對我而言是多麼重要和特別,在這裡我有了新使命,覺得自己要完成一些東西,我覺得是香港選擇了我。」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攝影:林亦 鄧欣 黃栢基 剪接:林亦 監製:陳靜雅 推介影片:80後情侶居大澳偏僻村莊 低收入低消費生活日花$30 🤍 #英國 #隱居 #梅窩 #大嶼山 #泳池 #農場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牌子嘢 // 拆解奇異果產業之謎!紐西蘭2千果農自組合作社 果園平均年賺$300萬 政府立法成唯一品牌 用2萬粒種子研發新品種至少花十年時間 試食世界最細+辣味奇異果! 外貌不算討好的奇異果,90多年前只是種不起眼的野果,變成輸出世界、主打香甜好吃、營養價值極高的的明星生果。去年紐西蘭出口奇異果全球總營業收入達到217.6億港幣,果農的奇異果園平均年賺200至300多萬。90年代紐西蘭政府通過法例,規定全國只可以經Zespri出口奇異果,令這由2千多名果農自組的「合作社」,成為紐西蘭奇異果的唯一出口商,這套經營模式成為很多農業大國的參考對象。 很多人以為奇異果來自紐西蘭,其實它名為獼猴桃,原產中國,古代是用以觀賞的植物及草藥。1904年,紐西蘭女老師Mary Isabel Fraser到中國旅行時,意外發現奇異果這獨特的水果,她帶回到紐西蘭成功種植,當地果農爭相種植。後來一位叫Hayward Wright的園丁,20年代時在20至40株植物中選出新品種培育,就成了我們最熟悉的綠色奇異果。 1930年代,果農Jim MacLoughlin在紐西蘭Te Puke種植奇異果後,1952年決定將20箱奇異果連同一車檸檬和番茄運送往到英國,成為紐西蘭奇異果首次出口。奇異果除了味道可口,亦因為果質不易爛能長時間運輸而大受歡迎。奇異果出口至英國非常受歡迎,聲名大噪,連英女王也嚐試了這新式水果。Jim亦成為了奇異果產業之父。 紐西蘭一開始以原名Chinese gooseberry去賣奇異果,但銷量欠佳,當時有人認為奇異果外形似足紐西蘭國鳥Kiwi Bird,奧克蘭的商人就將它改名為Kiwi Fruit,成功在世界各地大賣,意大利、智利等國家爭相種植。 70年代紐西蘭開始大賣奇異果,當時國內商人為了銷情互相砍價,經銷商因規模太小,不夠資金做市場推庿而難以打入國際市場,令當時紐西蘭大量奇異果滯銷。為團結紐西蘭人互相合作,1988年在政府幫助下,2千多位奇異果果農組成了「紐西蘭奇異果營銷局」(New Zealand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 NZKMB),其後改組成為Kiwifruit New Zealand和Zespri Group Ltd,前者負責政策、監督和協調,後者負責國際市場營運和營銷策略。Zespri自此成為紐西蘭出口奇異果的唯一品牌,海外價格亦劃一,由果農自己做自己老闆,賣到的錢能回歸果農。 農民以這種模式合作在紐西蘭很常見,例如Fonterra是萬多個奶農自組的合作社,集資買設備做加工工廠,共同養了350萬隻牛;Merino羊毛有接近1,000個牧場自行組成公司。紐西蘭政府很早已取消農業補貼,但每年投資巨額讓各牧農業做科研,令他們自食其力,真正提升競爭力,即使沒有私營企業家或大企業支持都不成問題。 紐西蘭在330多萬就業人口中,有18至19萬人從事農業,人均月入4萬。在以農立國的紐西蘭,農夫普遍學歷高,更被視為高尚職業。想知道紐西蘭果農的生活模式是如何,奇異果果農是如何組成合作社經營模式和研發新品種,可看看這一集《牌子嘢》。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拍攝:黃栢基 王秋婷 剪接:黎安敏 監製:陳靜雅 #紐西蘭 #奇異果 #金奇異果 #辣味奇異果 #奇異果種植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生活 // 90後跌落樓梯意外發現漸凍人症 被母嫌棄 前女友離開歷大起大落人生 打機識網友變死黨 齊打War Game 網上識女友開IG記錄日常 肌肉萎縮暴跌30磅 自理三餐起居飲食 第一次見Kenny是在將軍澳一家海傍餐廳,衛衣運動鞋和背包都是湖水綠色的,架著一副時興的文青眼鏡,一身鮮色打扮格外精神,電動輪椅利落地在餐桌中穿梭。餐廳屬自助形式,他點餐後二話不說駕著輪椅往餐廳自己取餐,後來認識久了,也慢慢習慣他總在別人伸出援手前,已自行完成大小二事,「我不喜歡麻煩到別人,所以所有事都盡量自己搞定。」 5年前,Kenny因為一場跌倒在樓梯的意外,確診患上漸凍人症(肌肉萎縮症)。漸凍人症被稱為世上五大絕症之一,是一種因染色體基因突變,令運動神經元退化,無法醫治的疾病。患者肌肉會日漸萎縮,嚴重者會吞嚥困難,呼吸功能退化,無法說話,身體機能亦會慢慢衰退而癱瘓,一般患者平均壽命約有5年。 根據腦內科醫生估計,香港漸凍人症患者約有萬多名,這令患者失去活動能力,軀體彷彿漸漸冷凍起來的病,在Kenny 25歲時突然降臨在Kenny身上,令他經歷了如戲劇般的人生。「醫生說肌肉有病變,但至今仍未確認是哪一個種類,但確知的應不是遺傳。確診那一天我呆住了,回家後蓋著被子放聲大哭,在想為甚麼會是自己。」 自中學起父母常不在身邊,多年來Kenny跟比他小一歲的弟弟一起生活。「現在很多時候只有我自己一人,弟弟早上9時至10時已經出門工作,到半夜才回來。我跟弟弟各有各生活,我都不想阻礙他,加重他負擔。」旁人眼中這病症需要別人貼身照顧,而Kenny至今起居飲食都是自理。因為肌肉日漸萎縮,筋骨關節變得軟弱無力,Kenny在家中長備一張方便他走動的「碌碌椅」,但因為廚房、洗手間的門檻仍未拆掉,他得扶著牆壁和傢俱勉強用雙腳走進去。「試過家中沒有人時跌倒在地上動不了,被迫要跪在地上慢慢爬回房間,弟弟要上班也沒辦法,唯有當是練習,有甚麼意外都能自己處理。」 Kenny現在一年大約覆一次診,有時醫生上門家訪,但現階段暫時沒有藥物或特別的物理治療,「醫生說物理治療幫助不大,病程都是會一直惡化。」17歲就輟學出社會工作的Kenny,多年來做過酒樓、茶記、日式放題、西餐等不同餐廳,練得一手好廚藝,喜歡美食更喜愛烹飪,原來希望儲錢開餐廳。然而這幾年開始無法工作,每月靠7,000多元傷殘基金及綜援生活。「交了水電、煤氣費、寬頻費、電話費,當一天吃兩餐 一天100元,一個月都3,000多元。加上Netflix、Disney+ 等雜費,每月花費千多二千元,可能有些花費不是必須的,但對我來說每天家中渡日,沒有娛樂每天只能躺床上過日子。」 Kenny形容小時候有頗快樂童年,小學曾跟弟弟到美國讀書,姨媽和媽媽每半年輪流去一次照顧他們。「在美國基本上就是玩樂,去滑雪、去拉斯維加斯,最後因為我在美國發生車禍醫藥費太貴,所以回港。」Kenny回憶起回家後再沒見過爸爸,母親後來也改嫁建立另一家庭,中學起已自立生活,龐大的孤單感有時令他胡思亂想,他笑說,小時候看《一公升的眼淚》(一套關於漸凍人症的日劇)想像如果自己有這個病,會否令身邊人關心自己多點,誰也沒想到會一語成讖,但卻並沒換來他曾滿心期待的關注和照料。「初期我坐輪椅時,媽媽會覺得為甚麼我要外出,經常說我阻住地球轉,其實都算是打擊。為甚麼跟劇中情節差這麼遠?」 患病前Kenny最愛打War Game,自小喜歡槍械的他本來有不少珍藏,自從再走不動,就將槍和裝備全賣走,跟自己興趣漸行漸遠,平日只能在網上玩槍戰遊戲排解寂寞。然而在情緒最低落時,他在遊戲世界認識到一班網友,由Online打機到開深宵頻道傾偈,到相約打邊爐,更成立了他們War Game發燒友的「大型約炮群組」。「打機時他們會說:明天載你去打War Game!我說我又玩不到,載我過去幹甚麼,他們總會說見見大家嘛。我們他們想我跟其他朋友接觸多點,不想常躲在家自己消沉。」Kenny笑言。而這次拍攝,我們亦特地聯絡了他們常去的Red Zone War Game場,特別準備了個可讓輪椅人士使用的場地,讓Kenny享受一場久違的槍戰。 面對就業Kenny亦有不少困難,近年他曾經做過協助製作發聲書的Freelance工作,但這類技術不高的兼職不常有,所以他上網自學剪片,報讀課程學習3D繪圖,希望未來有機會在家亦能做到簡單工作。「因為我讀書不多,中四未畢業,所以可找的工種少之有少。」去年他跟女友開了專介紹輪椅人士吃喝玩樂好去處的Instagram專頁,生活開始有些新衝擊,「像迪士尼樂園,我們去完發現原來很多設施輪椅人士都玩得到。讀者跟我們說看了介紹才知道,多謝你介紹,我覺得好開心,感覺真的幫到人。」 Kenny跟女友在Facebook認識,當時他在一個輪椅人士的帖文留言講述自己經歷,女友瀏覽看到留言後私訊他,二人開始打開話匣子,後來更成為情侶,一起經營90後輪椅情侶的專頁,記錄日常生活,近日更開始拍片放IG,希望日後有機會經營YouTube Channel。「始終我的病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發病,有時都頗想念以前仍能自由走動的日子。可能是天注定,盡量叫自己接受,平常心面對。我自己比較負面,但很想給別人正能量。」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拍攝:蔡政峰 鄧欣 張志孟 潘志恆 剪接:蔡政峰 監製:甄俊宇 #漸凍人症 #漸凍人症狀 #WarGame #肌肉萎縮 #90後 #迪士尼樂園 #打機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生活 // 三個男仔瞓巴士 6位數字買入日本退役巴士 一星期五晚瞓在41cm闊巴士後坐 車上打機打邊爐燒嘢食樣樣得 「700萬種生活,我覺得車都只是個幌子,我要的其實是熱情與自由。」 最豐盛的熱情同自由,是怎樣的呢。 Ophi(27歲)本身是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育學士,及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畢業。喜歡文化舊物,喜歡觀察人群。2017年時去日本北海道旅行,邂逅行走鄉間的綠色短陣巴士Hino Rainbow HR1JEEE,花名小綠茶,一見鍾情拼命搜尋相關資料,結果在2020年4月買下巴士,然後換零件、維修、再運來香港,總計花逾6位數字港元。不過,比起原價百萬的新巴士,其實又抵到爛。現在,他還有兩架日本巴士留在日本沖繩,請專人打點,疫情前不時回去看望,現在唯有等開關才能相見。 他在2019年成立了獵奇巴士收藏專頁,整理及介紹世界各地,特別的巴士資料。然後,因為找人幫忙修車,認識了「退役巴士の零件再生」創辦人的文仔(19歲),及做電梯維修員的波波(18歲)。還有一班一樣愛古董車的朋友,大家一起夾錢在近沙頭角一帶,租了個貨倉,擺放大家在世界各地搜來的8部巴士、的士及小貨車,並成立神獸巴士收藏專頁。古董或退役巴士都有返咁上下歷史,今天這部頭痛腳痛,明天那一部的燈又壞掉,或倒後鏡鬆掉。而且同系列的退役巴士,隨時被劏得七七八八,要找回原廠零件真是大海撈針,海外買二手引擎,買幾個回來才發現不合用,又要買過,無限輪迴非常貴。然而每次維修完畢,獲相熟車房授權試車車牌出去試車,路經熱鬧市區時,突然的日本風景令疫下好久沒去旅行的香港人喜出望外,執起手機拼命影影影。都帶給他們一陣滿足感。 積蓄都用晒來買和修理巴士,每月戶口結餘大上大落,食飯限額每人每餐 $50,Ophi兩年無買衫。「對我們而言,留起一部特別的車,是一種使命感。不想它被拆解,變相我們開始越儲越多車,甚麼稀奇古怪的車都有。」 每天每晚都有無窮的部件可以維修。但是一班人放工山長水遠走入沙頭角貨倉,一齊研究修理巴士。越來越熟,他們在開篷巴士上架起火爐,一起燒烤或打邊爐;架起投映屏幕,在開篷巴士上玩瑪莉奧賽車;用洗車的大水喉洗菜沖涼。玩到凌晨三四點,每人揀一部在巴士後座瞓天光。一玩,少說三日兩夜,普遍五日四夜,正宗瞓巴士的男孩。阿媽又「好耐都無見倒個仔」,完全不明所以。不過,近來他們接了一些巴士外借的拍攝工作。家人見到他們傾盡家財買的珍藏在大銀幕出現,由潑冷水到「原來都有人欣賞的啊!」 然而,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兄弟一齊癲,一齊瘋,夫復何求。 策劃:陳慧敏 主持:王秋婷 攝影:顏漢真、謝本華、莊恩群 剪接:顏漢真 監製:王秋婷 #巴士 #巴士迷 #日本 #日本巴士 #香港 #沙頭角 #旅行 #旅遊 #車庫 #打邊爐 #邊爐 #火鍋 #快餐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付費內容)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MM #美味道來 // 白天山頂做管家 夜晚跟非洲老公重慶大廈開餐館 冇堂食下轉做外賣非洲雞煲 Idea竟來自ERROR肥仔?2人一腳踼親送18區外賣 █ 非洲雞煲Idea來自ERROR肥仔 香料舖、找換店、電話店,驟眼看,重慶大廈大部份都是這些小店,但原來一樓隱藏了一家風格迵異的小餐廳,由Selina和來自非洲加納的丈夫Paul打理,主打非洲創意料理和私房菜。非洲炸魚、老闆娘牛尾、非洲雞等都是招牌菜,不過近幾個月因為沒有晚市堂食少了8、9成客人,生意差至險些結業,所以他們決定主力做外賣單,賣雞煲自救。 「非洲雞煲源於一個講辣的電視節目,當時ERROR來訪問我們,肥仔吃到了『奶奶辣醬』覺得很美味,辣得來又不太嗆鼻,言談間他得知Paul平日喜歡雞煲,就問為何不找奶奶辣醬來煮個雞煲。」非洲人本愛嗜辣,加納每家每戶都有自家食譜製辣醬,而奶奶辣醬,就是Paul遠在非洲的媽媽用洋葱、蒜、辣椒、非洲魚乾、蝦乾及香料等用柴火慢炒出來的辣椒醬,每炒一次起碼要花3至5天。Selina本來聽到肥仔提議只是當開玩笑,後來開始轉做外賣生意時,發現餐單大部份食物是炸物,不適合做外賣,便忽發奇想,何不真的試試製作奶奶雞煲? 「奶奶辣醬要先炒第一次,炒至材料沉澱,撇走油層後再慢慢炒至所有材料變成深啡色,待味道出來後接著炒下去,所以需要花很多天工夫。奶奶一次過炒20大瓶,寄過來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雞煲食譜我們試過許多次,又給熟客試過味才推出。」然而要把辣醬從非洲寄回香港有一定困難,因為運輸非常貴,疫情下寄大量貨件亦有相當風險(有機會因為熔斷機制而被扣留貨物),重重難關卻令這個雞煲味道更獨一無二。 █ 非洲直送奶奶辣醬 炒足5天 正式煮雞煲前,Selina會先用非洲香料醃黃油雞兩天,確保肉質夠入味,下鍋煮前將雞件油炸兩分鐘,讓雞皮不容易破掉,口感更爽脆。非洲菜一般都愛用茄膏,Selina起初以為菜式會偏酸需要加糖,但原來非洲人煮菜不下糖,他們教Selina先爆香茄膏,慢慢炒出味道,再撒點非洲胡椒一起炒,加入薑、葱、蒜、洋葱等料頭,伴以香料粉、麵豉醬,和贊下以8至10種非洲樹根浸泡出來的烈酒,便泡製出融合了非洲風味,同時保留廣東菜特色的雞煲。 餐廳舖面很小,平日只有Selina和Paul兩夫婦加一位菲律賓廚師打理。Selina主要負責樓面、買食材和廚房煮食;Paul則負責水吧、訂非洲貨品、搬抬等工作。近幾個月開始做外賣後二人忙上加忙,因為他們煮完的外賣訂單,都是免費運親自送到18區地鐵沿線交收,所以煮餐、買食材、物流等時間都要配合得剛剛好。 █ 被騙財、遇工傷、患抑鬱 重慶大廈開店自救 一個非洲雞煲,令他們的餐廳起死回生,而這小店本身的出現,亦拯救了二人大起大落的人生。22年前,本身在廣州開餐廳的Paul來港辦事,途中問路時認識了Selina,二人交換聯絡後,就慢慢發展為情侶,至今已結婚12年。二人結婚後,Paul決定移居到香港,本來跟一個不同膚色的人結婚,二人要跨越的文化差異已不少,而他們所經歷的,比其他人困難得多。 其中一個人生低潮,是當時Paul做買賣生意,被同鄉騙了300萬,生活頓然一貧如洗,非裔人士在香港難找工作,Paul只能去做地盤,但第一個月已因工傷而無法上班,「當時他手神經嚴重受傷,令他經常頭痛、背脊和手神經劇痛,在家休養期間他得了抑鬱症,我們不敢開露台的門,因怕出露台就會跳下去。」Paul憶起當時的不知所措,說最痛苦是需要太太背起一頭家,而他在家中一籌莫展。Selina為了讓Paul重新振作,跟多些人接觸,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就一起在重慶大廈租了個小櫃枱賣家鄉特產。 Selina本身廚藝好,常在家中研發新菜式給Paul吃。非洲人傳統會跟媽媽學煮菜,有許多家常食譜,加上Paul以前一直做餐廳。七年前,他們就在重慶大廈開了小店,第一階段走街坊風格,讓非洲同鄉來聚腳,主要賣傳統非洲食物;第二階段裝修後行粉紅少女風,放了化妝枱和化妝品,讓周日外出的工人姐姐有個地方吃飯之餘,亦能好好裝扮。現在第三階段則走手工菜路線,放更多心思在有非洲元素的Fusion菜上。 █ 全職為山頂家庭管家 放工後經營餐廳 讀藝術出身的Selia曾做電影服裝指導、美術等工作,後來更有另一個特別身份,就是全職當山頂大家庭的管家,「工人姐姐、司機、小朋友等全屋事務都要管理,更要幫僱主處理蘇富比拍賣,放長假要跟他們一家飛到外國上暑期班或度假,就像藝人保姆。」Selina以往星期一至五上班,工作至6至7時就立即回餐廳,周六日不用工作的日子就全天候駐守餐廳,年中無休。因為僱主一家近幾個月都不在香港,Selina才能全情投入餐廳工作,然而她事事親力親為,亦有另一原因。 「以前我們很喜歡去旅行,之前放心將餐廳交給員工就會出埠,然而當時廚師偷了我們很多錢跑走了,那人是Paul的同鄉,Paul為他小朋友付學費,他在香港住的房子是我們為他租的,我們常覺得幫到就一定要幫,但到頭來是他監守自盜,那時開始就覺得,餐廳的事還是親力親為吧。」 不過忙碌的生活換來了健康代價,Selina一直有腳患,Paul亦因為工作站得多而患過重病,所以Selina少讓他進廚房煮餐。「Paul之前一直有個傷口在腳上沒痊癒,醫生說是深層靜脈曲張,血管有位置堵塞了,會影響心臟,嚴重的話會致命,必須立即做手術處理。那天Paul跟我說周六很多客人,周一才去看醫生吧,我說這分鐘起你不要說話,就立即送他去將軍澳醫院。」經歷滄桑,二人笑說現在餐廳面對的困境可謂人生的「第三波困難」,但Selina常說,無論任何環境時間都有個愛你的人在身旁,即使多大的難關都能走過,「我們常笑看以前原來經歷過這些事,現在仍然好好地活著,也是幸運的。」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攝影:蔡政峰、張志孟 剪接:蔡政峰 監製:陳靜雅 #尖沙咀 #尖沙咀美食 #ERROR #夫妻檔 #肥仔 #ERROR肥仔 #重慶大廈 #重慶大廈美食 #王秋婷 #MM_Phoebe #雞煲 #外賣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Source: Appledaily Hong Kong _19 Jan 2019 記者:王秋婷 Phoebe 攝影:張志孟
記者:王秋婷,洪慧冰 攝影:林亦,RTHK片段,受訪者提供 剪接:林亦 製作:甄俊宇 本頻道與香港蘋果日報並沒有任何關係。 本頻道僅供新聞備份之途,頻道主並不擁有此片版權,版權仍屬香港蘋果日報所有。如有問題請盡快告知,謝謝。 聯絡信箱:kkytchannel487🤍gmail.com This channel is not related to appledailyHK. This channel is only used to backup the news coverage, the uploader doesn't own the copyright of this video. The copyright is still belong to appledailyHK. If it cause any lost of yours, please contact me immediately, thank you. Email:kkytchannel487🤍gmail.com 🤍 原發布日: 2020/07/10 16:29 #蘋果備份 #蘋果日報備份 #香港蘋果日報 #蘋果BACKUP #前線記者 #警察暴力 #appledailyhk #果籽 #果籽備份 #果籽backup
哪里有美食,我就在哪里! 大家好,这里是【熊二美食记】 我是熊二,专注于寻找美味,制作美食 在这里我会记录我的日常,带大家体验各地特色美食等 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哦~ 喜欢的话就给熊二点个订阅,支持一下吧! ▶【🤍 #熊二美食记#美食#测评
大家好,我是秋婷饿了 好好生活,好好吃饭! 除了吃没什么其他爱好emmm~ 励志吃遍全国美食! 励志吃遍全国自助! 一起好好吃饭!❤️ 订阅链接:🤍 喜欢记得订阅~ #小吃#吃货#美食
#MM #飛去試一次 // 笨豬跳由紐西蘭人發明?Phoebe實試141尺跳崖+12,000尺跳傘+14層樓巨型韆鞦 挑戰極限運動解構恐懼心理:越驚越刺激 點解人類咁「作死」? 紐西蘭被稱為世界極限運動大國,這裡8歲小朋友會玩高空跳傘(Skydiving) ,70至80歲婆婆會玩笨豬跳(Bungy Jump),每年都吸引近4萬人來這裡挑戰不同極限體驗。而現代商業的笨豬跳,更是由紐西蘭人AJ Hackett發明,建了世界首個笨豬跳跳台,讓人從140呎高的橋上體驗一躍而下的快感。 究竟紐西蘭人為何有這種冒險基因?越恐懼越想追求刺激感是怎樣的心理現象? 這次Phoebe遠赴這X-Games大國,實試三個Level的極限運動。極限運動(Extreme Games,又稱X-Games)其實涵蓋多種類型,包括攀岩、跳傘、跳水、漂流、滑雪、滑浪等危險性高,同時需要高體能和技術要求,挑戰人體極限的運動。而笨豬跳、雙人高空跳傘這一類,算是毋須特別技術,但短時間內有極刺激體驗,適合一般人。 這次Phoebe將會挑戰最刺激的「墜落體驗」。包括Level 1 要自己拉繩下墜、有14層樓高的巨型韆鞦;Level 2 的雙人高空跳傘,以及Level 3 大佬級笨豬跳。想知道她是否挑戰成功以這「人體實驗」拆解人類為何越恐懼越想追求刺激的「作死心態」,記得去片! 策劃:Phoebe王秋婷 攝影:黃栢基 王秋婷 剪接:黃栢基 監製:陳靜雅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飛去試一次 // 紐西蘭奇異果廠打筍工!工人月入3萬 解構奇異果出口200個工序 由採摘到入工廠篩選 分等級 貼商標 包裝磅重 人手逐粒檢查 拆解標籤上3、4、9神秘號碼係啲乜? 奇異果是整個紐西蘭產量最高的水果,去年全球總營業收入達到217.6億港幣。適逢每年4-6月都是採摘奇異果季節。紐西蘭共有2,700多個奇異果果農,Bay of Plenty(豐盛灣)一帶因為盛產奇異果而被被稱為「世界奇異果首都」。紐西蘭最低工時為時薪$21紐幣(大約港幣102元),每年都吸引很多來「工作假期」的人和本地人來找工作。一隻奇異果由從果園採收一刻到送去包裝廠,包括將奇異果篩選、分等級、貼分類貼紙商標、摺紙箱、包裝奇異果、磅重點算、質量控制、疊箱出口等工作,共會經歷百多二百個步驟。 這次《飛去試一次》我親身來到紐西蘭,由果農做到奇異果工廠工人,看看在這工作有甚麼吸引!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拍攝:黃栢基 陳家希 王秋婷 剪接:楊建邦 監製:甄俊宇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生活 // 20歲金毛尋回犬 兩夫妻24小時全天候輪更貼身照顧 8歲時曾被遺棄流浪街頭 每月花數千做物理治療 針灸 一般的金毛尋回犬的平均壽命是10至12歲,現在20歲的凹凹,其實就相等於人類的114歲了。Daphne和David在14年前領養了第一隻狗凸凸,之後更收養了凹凹,他們養了凹凹都差不多13年了。 策劃:黃允鍶 Natalie 攝影:許先煜、黃灝嵐、葉天榮 剪接:黃灝嵐 監製:王秋婷 #金毛尋回犬 #狗狗 #狗狗壽命 #黃允鍶 #MM_Natalie #MillMILK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美味道來 // 46年老麵廠二代棄當航空工程人員 拉同事轉行齊賣麵 24小時日夜生產過萬蝦子麵 由高層轉做貨車跟單送貨 入工場做麵 成功活化老行業 芫荽麵網上爆紅 新潮的包裝,千奇百趣的口味,更常在網上見到教人如何煮蝦子麵,瞥眼看以為是新興麵食牌子,其實它源自一間40年歷史的老麵廠--永樂麵廠。 已開業47年的永樂粉麵廠,第一代老闆陳先生14歲開始做麵,由黃大仙山寨廠做起,一部切麵機,一部蒸爐,新鮮製作炒麵、車仔麵、粗幼麵等不同麵食,後來儲下一筆錢搬至九龍灣廠房開始擴大生產線,他們所做的蝦子麵在行內和本地餐廳都街知巷聞,出名味道香濃,麵質爽滑彈牙。 幾年前兒子Angus回來接手,以新派經營方式希望將夕陽行業年輕化,而他不論在產品研發、marketing推廣、公司管理上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同時保留到傳統手藝,真正延續到夕陽工業。Angus曾夢想當飛機師,畢業後更去了澳洲學駕駛飛機,「後來發現小型飛機是纖維所做,覺得好像很脆弱,突破不了心理關口去做飛機師。」他退而求其次尋找其他航空界發展,當了一名飛機工程人員,隨貨機遊走世界各地提供技術支援,「以前最常去土耳其,一個月去4至5次,這份工除了日夜顛倒見不到家人外其實都幾爽,工作量和收入都不錯,又有生活態度。」 幾年前得知爸爸膝蓋退化,打算將麵廠賣掉,Angus掙扎過後決定回家接手家族生意,告別自由自在的職業和生活。「起初沒有興趣做麵,因為覺得很辛苦,見到爸爸天天朝6晚10、周一至周日都要上班,我在想是否真的想要這種生活。」令Angus孤注一擲的轉捩點,除了意識到父母年紀漸大,讓他想回歸穩定生活給予陪伴,亦因為發現航空生活讓他健康出現危機,「突然有天心口痛至進醫院,可能人太累。加上看見父親做了這麼多年這行業,麵廠也發展至不小的規模,但臨退休時麵廠依然寂寂無名,覺得頗為可惜,不如我回來一試吧,如果失敗就回去做老本行。」 回來後Angus秉持爸爸事事親力親為的精神,上至備料、打麵、執麵、煮麵、包裝,下至清潔、洗發熱線都由頭到尾學一遍,單是做麵,頭兩年幾乎每晚放工都在工廠練習至深夜,慢慢地他亦開始享受這過程。「剛回來時其實我減了人工,死了好像不夠錢用,以前周遊列國自由自在,沒有壓力;現在做生意的話那個月生意不好,蝕錢就要想辦法賺回更多錢蓋過那筆數。」Angus笑言,頭一年他仍會「偷走」出去,回到航空界兼職。後來,他邀請了當時一齊做航空業的同事和地勤朋友過檔,組年輕團隊搞麵廠生意,堪稱是「航空界叛徒」。 「年輕時不喜歡粉麵廠,因為這廠拿走了我爸爸,我想18歲前沒怎樣見過他。」Angus回憶起小時候父親每早6時上班一晚上10時回家,二人一天都說不了幾句話,「關係都頗疏離。」去年陳老闆開始患病,讓Angus需全面接管生意,「他病了一年多變化很大,爸爸未生病時叫做有人倚靠,現在他真正退下來了,所有事得由我決定。」 Angus父親多年來做粉麵批發,即使有人買麵都是直接上工場買,沒有門市,他接手後要轉型做零售其實非常困難,除了因為成本大增要說服父親,更重要是想如何重新翻新一個老品牌。「傳統做法一定要跟的,有些事沒有捷徑,麵條一定是固定做法,唯一創新地方就是味道。」Angus到花了一兩年時間慢慢學習和摸索,轉捩點是決定推出新口味,打破左一般人覺得蝦子麵是老人食物的觀感。 永樂以前批發新鮮麵佔70%,乾蝦子麵佔30%,Angus見新鮮麵需求越來越少,看中乾麵開始有市場,就積極研發新口味,特濃蝦子麵、蛋白魚茸麵、濃香魚湯芫荽麵、麻辣牛肉麵、生酮麵等,都是他新創而又廣受大眾歡迎的口味,單是芫荽麵一年就有2至3萬銷售量,以傳統麵廠來說成績不錯。然而研發過程成本都少,一桶新口味麵的研發需要$4000(過程中需要做很多桶),改良4-5爐才研發到一隻新麵,幾萬元一次成本但成功率只是50%。他們曾經研發天然魚湯底麵,兩個月內不斷試不同品種的魚和調味,最後還是失敗告終,蝕了幾萬元。最後,他們成功推出了魚湯芫荽麵,更成了麵廠最受歡迎產品之一。想知道麵廠如何靠一班年輕人活化並延續,他們的麵食如何生產,就記得睇埋片。 策劃:王秋婷 攝影:葉沅晴 陸羽勝 剪接:黎安敏 葉沅晴 監製:陳靜雅 #蝦子麵 #香港製造 #芫荽麵 #轉行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ANYI|🤍manyishum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
#MM #700萬種異鄉人 // 一家四口移居紐西蘭 改造70年代雙層舊房子 花園搞野炊廚房整港式叉燒 家居版Omakase開班教烹飪:移民不代表放棄興趣 這些年頭提起移民,畫面盡是離愁別緒和一言難盡的辛酸,犧牲和放棄舊有事物,好像是必經歷程。已在紐西蘭生活兩年的Andy和Renee,認為移民不代表要放棄在原來居住地喜歡的事情。在香港經營野炊廚房和戶外體驗活動多年的他們,準備將野炊活動移師至紐西蘭的家中,希望即使離鄉別井,也能繼續分享熟悉的家鄉味。 Renee曾在紐西蘭讀大學,年輕時已取得居留權,而且比較熟悉這裡的文化,畢業後回香港從事廣告工作,直到小朋友出生,為了讓她們有更好教育和生活環境,兩年前便一家幾口搬到這裡展開新生活。 Andy跟Renee一直喜歡烹飪和研究不同食譜,Renee幾年前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露營,Andy自小參與童軍的Camping活動,兩夫婦始發掘到在大自然用柴火煮食的美妙,毅然離開全職廣告行業,開始在香港辦野炊活動和開班教人野外煮食。幾年間成功令很多港人接觸柴火烹飪和燒烤文化,活動不定期舉行,但每次都座無虛席。「我們在香港做過一些40至50人的晚餐,有一次有200多人參與,一起三日兩夜連續野炊幾次。我們團隊幾個人不斷在煙燻三文魚,對著火爐燒幾百隻雞,那種成就感是原來野炊可以帶給人這麼多歡樂。」 以前在香港辦野炊,要找個能用柴火煮食的地方都充滿限制,一般都只能在長洲西園進行。來到紐西蘭,二人索性把天馬行空的想法搬到家中,希望在紐西蘭的新家中延續這事業和樂趣。不過單是尋找合適的房子,親手把舊屋和花園修建好,試驗不同野炊食譜,同時要安頓好家人和適新生活,已花了一年多。 他們最後找到一所70年代建的雙層舊房子,將間隔拆掉再重新建造,特地將開放式廚房與客廳連接,讓它變成適合上烹飪堂的空間。二人花了點時間修建好前後兩個花園,解決漏水、屋頂破爛等問題,因為紐西蘭物價高,當地人都喜歡在自己花園種植各類蔬菜、香草和花草果樹,他們也入鄉隨俗,希望延續以往Farm to table、能使用新鮮食材的野炊元素,紐西蘭「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教會人更珍惜每季當造食材。 Andy和Renee特地訂購了阿根廷大型野炊爐,希望探索Asado Cross的燒烤風格,「本地人都很喜歡BBQ,我們常互相交流。因為在紐西蘭裝修都歷時很久,其中一位鄰居在我們家裝修時間中幫忙『照顧』我們的房子,我們也跟他燒過烤,他更釀製自家啤酒請我們飲。」二人的野炊廚房仍在籌備階段未正式推出,而這次Phoebe到紐西蘭公幹,有機會參與他們「試食版」野炊活動,做隻幸福的白老鼠,享受了一頓有碳燒港式叉燒、排骨等港式味道的晚餐。 很多人移居當地就會找新工作,重新開始。Andy和Renee這兩年跟香港野炊團隊緊密合作,遙距打理業務,同時接了不同Freelance營銷、廣告、商業的工作維持生計。然而這段日子他們已暫停在香港的事業,除了慢慢將工作重心遷移到新地方,最重要的任務,是想全心全意照顧一對孖女。 「紐西蘭物價高,因為勞工工資相對高,而且這裡有銷售稅,有15%的GST(商品及服務稅),衣食住行都需額外付稅錢。起初我們都覺得有點貴,但是很快就明白並適應了。現在吃東西物價都貴,事實上當造食材會便宜點,尤其是吃肉、海鮮算是價廉物美,隨便在超市都買到高質素的三文魚或牛扒吃。」Renee解釋,紐西蘭稅收高,個人稅達30多%,但稅收是會用回人民身上,例如本地提供免費教育、小朋友老人家一定程度的免費醫療福利,公眾假期泊車不用錢和較合理的油價、近在咫尺的大自然和充滿小動物的公園等,也讓他們覺得這裡是樂土,「比較不理想是這裡公共交通不特別完善,因為缺乏巴士司機,很多時會誤點或脫班。紐西蘭很多行業都不夠人,例如醫護、教師等,因為薪金不夠高。」 「女兒開始長大,環境越來越不對路,那時候情緒和身體出了頗大問題。起初來的時候有很多懷疑、掙扎和擔心,家裡爸爸離世、媽媽不捨得,也有很多不確定性,離開前其實心情很低沉。」Andy坦言,最初憂慮小朋友會否不適應,孩子在香港上小學不久就有疫情,經常在家網上上堂,沒有同學一起玩,功課多而艱深,在香港都很討厭上學,「但來到小朋友很快就適應了,她們常說我真的很開心,學校是全世界最好的學校,每早都自覺起床梳洗等上學。這裡的老師不只是想教他們知識,教學態度是由小朋友出發,很尊重孩子。」 流散各地的人,各自有離鄉別井、掙扎求存的故事。擁抱新文化,投入新生活同時,學懂處理思念與鄉愁,都是異鄉人要面對的共同課題。「這兩年大家看到很多移民故事,都會問這些問題,害不害怕孩子不記得香港。現在你問她們最喜歡吃甚麼,都是答蔥油拌麵、豉油王炒麵、雲吞麵,食物令我們開心,同時也記載著文化。而我們兩年來每天都在煮香港的味道,其實你去到哪裡,那條根都仍在那裡,有根有蔃,根是不會斷的。」 策劃:王秋婷 Phoebe 攝影:王柏基 王秋婷 剪接:黃灝嵐 王樂琳 陸紹泓 監製:甄俊宇 #移民 #紐西蘭 #紐西蘭移民 #野炊 #叉燒 #港式叉燒 #Omakase #廣東話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_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MM Website: 🤍 MM Instagram: 🤍 MM Facebook: 🤍 CHUCKY|🤍chuckyching 🤍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 SA|🤍salyt 🤍 京|🤍phaedruslam 🤍 KAREN|🤍karenyukiu 🤍 MICHAEL|🤍guaik 🤍 SAM|🤍midwin_ 🤍 阿朗|🤍mm_longgg 🤍 NATALIE |🤍nataliewwong 🤍 APPLE | 🤍apple.hiufung 🤍 YOYO | 🤍yoyo.gogogo 🤍